15387304549
当前位置:巴陵生活通  -  本地文章  -  人在岳阳

闲聊岳阳话

2015/6/17 17:01:43

浏览量:4603

     岳阳话泛指湖南省岳阳地区的方言,由西南官话、湘语、赣语组成。由于岳阳是位于湘鄂交界处的一座中等城市,语言特点既有湘方言口音,又带有鄂语音特色,既有山区,又有湖区。岳阳是个以移民为主的城市,因而岳阳方言并非单一方言。

     岳阳地区分布辖区内方言的内部差异,可以将其分成四区。
第一区:岳阳城区和临湘路北(京广铁路为北,包括今云溪区)、华容县(紧靠长江洞庭的地带)具有西南官话、湘语、赣语等多重特征。
第二区:今岳阳县和临湘南部(京广铁路以南),这一区从交通地理的角度看,属于新墙河流域,其南部与湘语形成交流,东北部则受到鄂东赣语的影响,是湘语、赣语的交叉地带,属于湘语还是赣语难以定论。
第三区:包括平江县大部分地区和汨罗市东北部,这一区属汨罗江流域,为大面积山区,由于其东南北三面为赣区环绕,具有明显的赣语特征。”
第四区:湘阴和汨罗大部分地区,这一带属于新湘语。

      老岳阳话原是城陵矶话。以岳阳城区为例,今天老城区的语音就与过去不同。过去,受交通条件的制约,城区人与湖北人依靠水运交往较多,受湖北西南官话的影响也多,语音特征就多西南官话特色。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,岳阳成为地级行政区,公路铁路交通更加便利,与省会长沙的交流进一步增多,受湘语的影响也就增多。因此,城区的语音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。过去城区的语音与城陵矶的基本相近,现在却有了一定的差异,就是随着与长沙以南人口交流增多而引起的变化。

      老城区市民讲的是正宗的岳阳话,即俗称的“巴陵话或巴陵腔”,其语音特点与声调与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阴去、阳去、阴入、阳入等六个声调。其中首尾两个字发音较高,且单元音韵母多重叠;城郊菜农讲的方言,语音介于城区人与东乡人之间;城陵矶人讲的方言,因其靠近湖北,市民多为湖北人,故其发音多带湖北腔,声调及语音与城区基本一致;铁路工人讲的是另一种话语,其语言特点受行业影响,以普通话为主,但因受所在地域影响,这种普通话又有所变调,形成岳阳地区铁路工人所特有的话语,岳阳人称之为“塑料普通话”;东乡农民进城后,仍保持其浓郁的乡土方言,且乡俗俚语较多,一听就知道是岳阳东乡人;其他外地移民讲的则是其原籍方言,如平江人、华容人、临湘人、湘阴人、长沙人、邵阳人等,讲的都是其地方方言,有的人虽来岳阳几十年,但却仍“乡音无改鬓毛衰“,而他们的下一辈,倒是满口的岳阳方言。
        岳阳话丝毫也不幽默,倒是比较直截了当,不藏不掖。只是一些话语或字词受方言影响,在字典中是查找不到的,只能用同音字词或谐音来代替。

特色1: 水乡情结
岳阳是个名符其实的水城,也许见惯了洞庭湖的波浪,岳阳人有些话后面总爱带个“啵”字,如说“买东西啵!”“吃饭啵!”“玩去啵!”等等,这个“啵”字相当于普通话里的“吗”字。 形容人吃饭狼吞虎咽一扫而光,城陵矶人则说是“乌龙搅尾吸(吃)得一干二净”。这句话源于传说,七里山有条乌龙用尾巴将洞庭湖的水搅得一干二净,这本是当年城陵矶渔民的说法,后来当地人也常用这句话来形容那些饭量大的人。 如“吃饭”、“喝茶”、“抽烟”,岳阳乃至湖南各地都喜欢说“呷”,如“呷饭吧?”“呷茶吧?”“呷烟吧?”而这种“呷”,原本是动物吃食时发出的音响,后专用作动物吃食时的动词。但湖南人却将这个“呷”字用在了人身上,显然也是受了鸭子这种近水动物的影响。


特色2 :硬打叮嘣

        形容说话粗门大嗓,快嘴利齿,不讲时间地点,不注意场所人物,不问别人能否接受,一鼓脑儿地狠锤猛砸,容不得别人插嘴的人,岳阳人形容他们说话为“一砣砣的掉”。这个“掉”字本应读第四声,因普通话中找不出与其谐音的字,故只能用“掉”字代替。“掉”本是扔掉的意思,在这里又和“钉”字意相同音相近,是指刻薄的、损人的话,形容一股脑儿地“扔”、“钉”或“砸”在别人身上。这种“一砣砣的掉”也有两种意思:一是有些人历来心直口快,平时说话就快嘴快舌,但绝无伤害别人的意思;二是有些人对某人有意见或成见,说话时故意带有情绪地伤人损人。 如夸某人有本事,了不起,或出类拔萃。岳阳人则喜欢说“好敖呵!”“好狠呵!”。往往在敖、狠的前面,还喜欢加上个副词,如好、最等。受方言影响,还有一些习惯用语,如普通话中的“冻得发抖”、“吓得发抖”,岳阳话则说成是“冻得团团抻”、“吓得团团抻”,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。


特色3 :移民方言

        如普通话中的“我”或“我们”,岳阳人习惯称为“我伲”。如“这是我伲妹妹”,“我伲屋里冒得你伲屋里好过啦”等。这个“伲”其实是江西人的一种语气助词。因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“江西填湖广”,大批移民来岳阳,也将种这“伲”称带来。久之,这些移民成了地道的岳阳人,这种“伲”称也就成了岳阳人的习惯用语。 岳阳人包括湖南人习惯称作的“解手”,古时称为“出恭”,现在叫“拉屎屙尿”或“大便小便”。而“解手”一词也是江西人叫出来的。当年“江西填湖广”时,大批江西人不愿离开故土,统治者便用武力强行押送。为防路上有人逃跑,绳绑索捆,连成串。一路上,因要拉屎屙尿,不断有人向押运军士反映,要求解开手上绳索方便。一人带头,其他人也跟着学样。后来,只要有人要求,军士便替其解开手上的绳索。久之,“解手”便成了拉屎屙尿的代名词,并相沿至今。后来,一些文人又用溲字代替手字,也称解溲。


特色4 :热情奔放

       现代岳阳人性格外向,热情奔放,朋友熟人之间见面时,常要亲热地打招呼,时不时嘣出一些友好的“罡骂”。如“哈性”、“啥宝”、“戆宝”、“醒砣”之类的称呼,即傻瓜的意思。“哈性伢崽”,即傻小子的意思,但这些称呼却没有过份贬损的意思。而要贬损别人,或瞧人不起,则喜欢说:“哈脔、蠢砣”,就是呆滞、白痴的意思。 岳阳话中还有不少指人指物的代词,如指人的“嗯”、“嗯伲”、“嗯老人噶”,相当于第二人称的“你”或“你们”、“你老人家”。虽说同在一座城市里,但在有些方位代词的表述上却有不同的语音。如城里人说“这里”,东乡人则说成“咯里”或“移里”,临湘人则说成“果里”,湘阴人说成“移头”。如说“那里”、“哪里”,东乡人则说成“即里”、“边里”或“念里”,湘阴人则说成“易头”。这些不同的说法,都与不同的风俗习惯或地域分布有关。又如普通话中的“干什么?”,岳阳人则说成“搞么里?” 岳阳话还喜欢用倒装语句,如问别人“嗯(你)呷饭吗啦?”回答的人则说:“呷哒嗯(你)啦噶”。如问“嗯(你)伲屋里过年杀猪了吗啦?”回答的人则说:“杀哒嗯(你)啦噶”。外地人不知道岳阳人这种语言习惯的,初听还以为要将问话的人呷掉或杀掉,或以为是双方在开玩笑式的互问互答,殊不知这是双方之间的客套话。


特色5 :土里土气

        岳阳人称馄饨为(包面),意即包肉的面皮。1966年秋,笔者去北京“串连”,在东单一家饮食店指着馄饨对服务员大妈说:“来碗包面”。大妈操着京腔说:“什么包面?这是馄饨。”看来一个地方的习惯用语或称谓,到其他地方就是不同,到京城就更显得土气了。 岳阳人还有一种不好的习惯话语,如老人们在嗔责小辈们做事不老成,不细心时,常说:“崽也!嗯俄里搞的啦?”反过来,有时老人们做事或说话有不周到的地方,小辈们也会说:“崽也!嗯啦噶是俄里搞的啦!”这个“崽也”在老人口里是对小辈的伲称,含有关爱的意思。在小辈口里,则是一种惊诧的意思。都是一种习惯用语,或是一种口头禅。但这种习惯用语,常招致外地人笑话岳阳人长幼不分。 此外,岳阳话在语句的使用上,也借助了许多的词语倒装、代词及语气助词、副词,来衬托渲染,以表达某种意思。而这样的话语,往往受当地自然环境及风俗习惯的影响,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方言,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故显得土气。但必竟入乡随俗,什么地方的人讲什么地方的话,这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改变的。否则,还有什么民族与地方的特色呢?还有什么令人倍感亲切,难以忘怀的乡音、乡情、乡谊、乡韵呢?
15387304549
  • Q Q:
  • 微信: blshtwx
微信公众号
微信小程序
Copyright © 2024 “巴陵生活通”版权所有  |  ICP证:湘ICP备18003118号-1  |  技术支持:框分类信息系统(v2023.2)  |  

湘公网安备 43060202000137号


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,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,交易风险自负!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,举报信息、删除信息联系客服